当前传统服装企业门店大量关闭、利润减少,产业亟待转型升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设计的针对性,消费者参与设计,满足个性化需要,企业的快速反应、柔性生产、协同工作。随着服装产业的竞争加剧和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要求服装产业具有快速反应机制。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互联网协同工作技术的发展,协同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开发模式将会被广泛的应用,为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
协同制造有3个层次:制造业内部各个部门或系统的协同;企业内各个工厂之间的协同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基于供应链的协同制造(产品生命周期协同)。本文解决方案是在服装企业信息化基础上,使各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或云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协同设计与制造。
1 企业信息化
传统服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就是信息化,主要包括设计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 。信息化使企业中人、设备、物料等都可以集中控制、协同合作、按需调配,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数据不对称、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
协同制造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间的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管理和商务等方面紧密配合与协调的一种制造运营模式 ,它是21世纪的现代制造模式,是敏捷制造、协同商务、智能制造、云制造的核心内容。服装设计与制造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2 服装产品设计协同
2.1 基于网络的服装CAD设计协同
服装设计受流行、风格、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服装企业通常会将设计研发中心设在流行的中心城市,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协同、高效的把流行、技术等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服装CAD协同设计、信息化协同平台能很好的解决该类问题。
服装CAD可完成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等工作,并且服装CAD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设计师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与不同地域的团队其他设计师协同完成分布式产品设计开发任务。服装CAD协同设计分为3个层次:数据共享协同,信息交流协同,CAD平台的协同。其中数据共享协同包含文件传输、图档共享等;信息交流协同包含消息互发、可视化沟通等;CAD平台的协同是一种基础协同设计平台,可以实现实时协同设计。传统服装CAD系统与服装CAD协同设计系统对比见表1。
表1 传统服装CAD系统与服装CAD协同设计系统对比
2.2 面向产品生命周期PLM 的设计协同
服装设计流行周期短、款式多、批量小、供应链包含多个环节,这给设计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服装设计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产品数据管理(PDM)等传统的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整合起来,使供应链和设计有关的数据及时沟通共享,促进创造、协作和控制之间的协同,有效地优化产品开发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简称PLM)是以产品为对象,将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不同阶段涉及的各类有关数据集成到一起进行监控管理,让经营者将每个阶段中的人员、资金、物料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整合,使企业各部门可以高效协同工作。
PLM 的核心是产品数据统一、设计过程协同和资源共享,是支持产品快速开发的协同管理的集成平台 。它将信息孤岛式流程管理转变为集成化管理,实现了产品从概念设计、产品生产、产品维护到管理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协同设计,是服装企业产业链快速反应体系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高设计方案的市场需求导向性、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计效率和规划能力、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转化性、实现内外部协作开发。
3 服装产品制造过程协同
3.1 制造过程协同资源配置
服装企业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经常分布在不同地域,甚至不同的加工厂也分布在不同地域。服装企业制造过程各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容易产生信息孤岛,数据采集不及时,难以实现协同生产。设计变更了,但制造不能及时更新,会导致效率低下甚至错误。工厂之间、工厂与各供应商之间信息也不能及时沟通,给资源合理、及时配置带来困难。
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把车间内设备之间、异地、多点的不同企业资源整合 ,建立加工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实现加工制造资源的高效共享与优化配置,协同完成产品制造的整个过程,以最快速度、专业的质量协作完成产品生产。
3.2 基于MES的制造过程协同
MES系统是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工艺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等4个功能。MES是生产的指挥平台,能够实时掌控生产全貌,为计划优化和调度调整提供决策建议,敏捷地应对生产的各种“状况”。它把人(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机(设备,机器人等)、物(加工部件等)通过工业云联网连接成虚拟的智慧互联整体,这些实体既可与MES信息交互,又可互相协同。
MES是企业实现车间计划协同和执行监控的基本手段,主要用于对服装车间现场生产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其作用主要有:一是信息交互,实时对生产进行计划协同指导;二是对生产进行有效和实时监控;三是生产中的各种信息可追溯。MES系统信息交互协同制造见图1。
图1 MES系统信息交互协同制造
4 服装产品设计与制造协同
4.1 基于网络平台系统集成协同
PLM(设计)、MES(制造)、ERP(管理)是工程数字化和自动化作业控制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服装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集成PI.M、MES、ERP等各个系统形成协同云平台或互联网协同平台,打通设计、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通道,这些功能可以互相延伸和对接,共同构建更为完善的现代化服装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使企业财务、物流、人力、生产加工等方面快速、有效协同,使企业资源充分利用。
服装制造过程信息化、信息系统集成化使企业实现对主要生产经营环节的有效管理,便于制造过程协同资源配置,保证各类数据统一。打通设计、制造部门信息传递渠道,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提升订单响应速度,实现数据共享,确保物料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设计与制造协同平台见图2。
图2 设计与制造协同平台
4.2 传统模式和协同模式比较
服装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或云平台将设计需求信息发出,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承接该设计业务。即服装的产品研发通过众包模式进行,充分利用各种设计资源进行协同设计。大规模网络定制是协同设计与制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它使消费者参与设计互动,提高客户满意度。小米粉丝互动模式、红领服饰大规模个性定制就是消费者参与设计的服务型制造,是客户驱动的个性化定制模式。传统制造模式和设计与制造协同模式对比见表2。
表2 传统制造模式和设计与制造协同模式对比
4.3 服装企业协同信息系统应用难点
服装企业数字化是一个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系统复杂和高风险等特点的系统工程。因此,服装企业在上述系统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从系统工程和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熟的软件和方案,企业要有接受变革的心理准备,做好风险控制和系统规划,分步实施、持续完善,确保各系统项目的成功运行。
5 结语
在服装市场环境转变的今天,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受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和流行周期变短等因素的影响,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逐步显现,对传统的服装制造业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传统的服装生产方式将被设计与制造协同方式代替,设计、生产、销售等产业链的协同将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充分实施。消费者参与设计、粉丝互动、协同制造、云制造模式会逐渐应用在服装行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业态也将是传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基于互联网的服装设计与制造协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