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和应用ERP等先进技术是我国企业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家经贸委已经将推动企业实施该项技术列入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并要求全国520家重点、技术创新试点、转制的大型科技企业率先推广应用。近十年来,这项技术已得到许多企业技术人员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不少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在ERP技术广泛普及的同时,对ERP投资的经济性评价也将越来越突出。在当今现实的ERP工作领域,对其单一地进行经济性评价的很少,广泛地被人们接受并采用的方法是将它与整个项目或企业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讨论。
随着计算机的引入,ERP系统的建立超过了生产资料的界限,其投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费用和效益的计算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ERP投资的经济性是多方面的,单纯用某一种评价方法是不妥当的,应该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评价其经济性。
ERP系统的目标
一个企业引入ERP系统的目标应有以若干方面:
(1)缩短设计————生产————交货期;(2)强化采购————技术————生产————销售部门间的关系;(3)对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市场需求;(4)管理的现代化;(5)提高用户服务质量;(6)降低成本;(7)及时把握市场动向。
ERP系统是多目标的,它是综合人、财、物、产、供、销各因素多目标的系统工程。所以其投资的经济性评价应采取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确定性评价与不确定性评价相结合,宏观经济评价与微观经济评价相结合,企业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相结合
经济性评价的方法
经济性评价的方法是十分丰富的,有历史考查法、方案比较法、增量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如从评价的指标来看,这些方法可以划分为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投资效果系数法、费用最小法、内部收益率法等,而从优化方法上可分为加权法、排列法、非劣解法等。所有这些方面都反映了对ERP系统经济效果评价的复杂性。
1.加权法
它是将目标转换成具有单一度量单位的单目标的方法,在转换过程中,根据多目标中各项对整体目标的影响程度予以加权处理。由于加权系数一般由人工来确定,这种方法受人们的意志影响较大。
2.排列法
这种方法避开定量分析的困难,将各目标中各种方案以优劣等级排列,然后人为地选出最佳方案。这种方法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意志影响,当各目标的复杂性增加,考虑方面增多时,借助人来判断的方法成为必要。
3.非劣解法
一般来说,各目标都达到极小点(或极大点)的完全理想的解基本上不存在。其中一些目标减少(或增加),同时另一些目标增加(或减少)的解称为非劣解,也叫有效解。一般来说这种解的集合是无限的,所以实用的非劣解不能从这个解集中直接得出,还需选出特定的解作为实用解,从非劣解集合中选出特定实用解的,需要反映决策者的评价基准。这个评价基准和非劣解集合的结合选出的解就是实用解。
ERP投资的评价
目前企业对生产设备的投资多采用传统的经济性评价方法————计算利润和利润率。但是ERP投资的范围,比生产设备投资的范围扩展了许多,对这样的投资来说,用评价生产设备投资的标准和方法是不妥当的,由于ERP投资的回收期间较长,以一年期为准的利润和利润率与销售价格等指标缺乏严密性,以多年期为准的利润率与销售价格等指标也存在问题。若将ERP投资与生产设备投资的评价连在一起考虑,将其视为与直接生产有关的起辅助性生产作用的设备,其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这是人们习惯的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是不考虑过去生产设备的投资,只考虑ERP投资本身,评价这部分投资会产生的影响。ERP投资的经济性评价可分宏观方面和技术方面。宏观方面的价值和风险包括:(1)战略支持价值;(2)竞争优势价值;(3)经营信息管理价值;(4)投资的风险;(5)组织上的风险。技术方面价值和风险包括:(1)战略性技术储备价值;(2)定义模糊产生的不确定性;(3)和信息系统有关的风险。对应这两方面产生的影响就构成了对ERP投资进行评价。
革新效果
到目前为止,ERP投资的经济性评价尚没有一种最佳的方法,由于投资经济效果的划分、识别、计量上的困难,即使在投资过程中的某个时候有一种合适的方法,也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认识的变化以及对基本数据如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寿命周期的估算的误差等因素,使其转变成不合适的方法。ERP投资评价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正是整个信息产业多元性与复杂性的一个例证。但是从实际需求出发,探索对ERP投资效益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却是非常必要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ERP投资经济性评价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2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