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公司来讲,ERP应用经常会要求企业完全重新考虑它的IT策略,将开发重点放在包定制而不是传统的应用开发上。这个变化是企业IT理念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实施ERP的挑战
ERP的维护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最近METAGroup的一项研究表明,ERP最初的实现成本大约只占ERP总拥有成本的70%,而实现ERP以后两年内的维护成本占到了ERP总拥有成本的30%。因此,虽然ERP系统能够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但ERP实现的操作和维护成本往往使许多公司不能完全按照最初的ERP规划去实施。
ERP系统部署的复杂性对系统的风险和收益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些复杂性主要包括:
·功能复杂性。功能可以分成五个方面:金融、制造、后勤、销售和人力资源等。随着ERP部署的广度(即功能)尤其是随着供应链集成的增加,整个ERP系统的复杂性会增加。
·用户的规模/类型。ERP系统有两类用户:与系统高度交互操作的高级用户和普通用户。随着高级用户数量的增加,复杂性会相应地增加,普通用户数量对ERP系统复杂性的影响不是很大。
·地理扩展。不仅仅是用户的数量,而且服务器的数量和它们位置的分散性也会增加ERP系统的复杂性。单站点ERP部署是最简单的,跨越多个国家的多站点?ERP部署是最复杂的。
·包定制。许多公司经常会过度依赖定制应用来满足现有的商业过程模型,而不是调整现有商业模型更好地适应ERP需求。在选择ERP包期间,适当调整现有的商业模型以适应ERP系统的部署是很重要的,将定制减到最少更有利于ERP的部署。
如何建立企业IT技术结构
绝大多数ERP应用都采取三层式结构。最上层是运行后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服务器,中间层是运行真正的商业应用的一个或一组服务器,底层是在用户的客户端和桌面应用。大部分ERP包一般都利用IP作为基本的协议,不过早期的ERP实现也利用了一些老一些的协议如SNA、IPX、DECnet等。
对于如何选择ERP结构现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看法是,企业IT技术结构对商家而言要比特定ERP厂商选择的结构更重要。因此,企业的IT技术结构应该决定ERP结构方案的选择。另一种看法认为ERP实现是企业最重要的IT系统,其它的IT系统应该根据它来确定。因此随ERP包一起提供的捆绑结构就决定了企业IT技术结构的发展。
建立企业IT技术结构应有一套指导商业企业中的IT资产的设计、选择、构造、实现、部署、支持和管理的原则。企业的IT技术结构是否应该决定ERP结构的选择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于现有的企业IT技术结构在商业功能方面的成熟程度。如果企业原有IT技术结构规划得很好并且基本上也采取了上面所讲的三层式分布式结构,那么就应该由企业IT技术结构决定ERP结构的选择。
在考虑企业IT技术结构方案时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如果企业原有IT技术结构规划得很好,已经成为企业商业战略的一部分,那么IT技术结构应该决定ERP结构的选择。
·如果企业原来没有一个很好的IT技术结构,那么可以先选择最合适的ERP实现,再根据这个实现创建最适合的企业IT技术结构。可以按照下列步骤创建企业的IT技术结构:
·定义未来的结构状态;
·审计现有的结构;
·评估现有和未来状态的差别;
·开发转移和实现计划;
·执行计划。
ERP对企业IT技术结构的影响
当评估一个ERP包对企业IT技术结构的影响时,至少要考虑下列原则:
●跨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应用处理的分发。应用逻辑可以在任何一个或所有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或客户端层实现。只有理解了商业逻辑分发以后才能确定选择什么样的硬件服务器和网络带宽。比如讲在WAN中就必须采取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处理结构。Baan和SAP的ERP产品大都是采取以服务器处理为中心的结构。而PeopleSoft的ERP产品传统上是以客户端为中心,但该公司目前也正加紧向面向服务器的结构转移。
●综合考虑服务器硬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网络可伸缩性和性能等特点,这涉及到综合考虑企业网络原有的应用基础设施及准备在ERP项目上进行的投资等。
●ERP是否允许通过中间件与第三方应用交互操作。ERP应用是否能够与第三方应用操作是决定它以后能否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ERP厂商是否出版足够的API并且利用中间件技术是很关键的。J.D.Edwards、Oracle、SAP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负载平衡。企业网络实施ERP以后必然涉及到企业网络大容量的通信流量,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负载平稳技术,最好的办法就是为ERP应用配置多个服务器镜像并且将其部署在不同的应用服务器,这样就可以起到相互容错的作用。应用处理能够动态地路由到处于最空闲状态的应用服务器上。J.D.Edward和SAP在它们的ERP产品中提供了事务监视器,可能动态监视网络的负载情况并进行智能化的处理。
●批处理。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已经无法满足大量的批处理事务的要求,因此ERP应用系统应该提供一个与RDBMS厂商的大容量负载设备的接口,或者提供自己的快速装载设备。如SAP的ERP产品就提供了批处理接口。
●数据结构。一些ERP厂商(如SAP)已经集成了非标准的数据结构来用于性能优化。这些非标准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对于使用统计报告和数据仓库特别有用。
根据METAGroup的估计,EPR包的平均实现时间(TTI)一般是23个月,而要想实现效率还需要8个月。因此时间收益率(TTB)一般是31个月。遗传集成和数据转移是影响ERP部署的最大因素,因此部署ERP不能急于求成,不可能指望立杆见影。
许多企业在实施ERP时经常犯一些与IT技术结构有关的错误:
●过高估计现有的网络设施对ERP部署的支持能力。一些企业的IT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主干,并不足以满足ERP应用的需求。用户必须首先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才能成功的实施ERP。
●在选择ERP产品前没有完全分析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商业需求战略。不考虑当前及未来的商业过程和过程模型的兼容性很可能导致ERP部署的失败,最后还需要企业进行商业过程重组(BPR),才能成功地实施ERP。
●只注重ERP产品内部的信息处理功能,而不管与重要的外部数据源开放集成的需求。虽然现代企业需求最大的还是OLAP,但ERP已经超出的OLAP的范畴。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数据结构用于ERP实现。
未来要增加Web接口功能
现有的ERP结构大都没有考虑企业Web应用的需求,这样用户使用起来就不是很方便。现在许多ERP厂商,包括Oracle和SAP在内,都在为它们的ERP应用增加Web接口功能。ERPWeb功能既可以包括基本的HTML功能也可以包括复杂的下一代的Java和ActiveX功能。这对于企业充分利用在Internet和Intranet上的投资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用户来讲,使用他们熟悉的Web接口将大大减少使用ERP的技术障碍,因此可以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支出并极大的促进ERP的成功实施。
通过支持Web接口,ERP服务器的结构也与通常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的服务器更加相似。客户端功能会进一步减少,而ERP服务器的负载会进一步增加。
为了确保足够的服务器带宽,必须使用服务器负载平衡技术来确保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由于ERP应用都是应用关键的,因此ERP应用提供Web接口以后还必须制订详细的质量服务(QoS)策略,以确保用于ERP的Web通信能够享有比在Internet和Intranet上使用的普通的Web通信更高的通信优先级。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ERP对企业IT结构的影响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