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01年开始,
ERP在中国开始真正地进入加速跑阶段。
SAP中国公司在去年也拿下了不少
ERP项目。但是,据了解,erp进入中国已经不下10年的历史了。为什么erp在中国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缓慢导入期?您能不能给介绍一下erp在中国的发展史?
张雪峰:把erp最早带入中国的是ssa公司。ssa早期是做mrpⅱ,主要是生产和物料的计划。虽然中国很早就接触mprⅱ、erp,但从当时的实施效果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当时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关,市场还不够成熟;二是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还有差距;三是信息化产品提供商对中国市场的认识还不全面,而且产品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包括售后服务也不配套,因此,erp没有形成气候。
直到2001年,企业才开始真正重视erp,并把erp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市场的成熟度使然。二是随着国外先进管理思想的引进,国内企业逐步接受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因此,这也就到了所说的erp的临界点。三是中国加入wto,企业预感到未来的冲击,尤其是较早就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企业更感受到压力,促使他们迫切希望引入先进管理软件。四是国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对行业、企业的政策进一步调整。像中石化、中油等大型国有企业转向股份制公司制。特别是企业要想实现国际化,就必须关注重视国际上的市场环境变化。五是网络经济泡沫的破裂,使企业真正理性地认识到上erp是企业信息化的正确途径。erp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涉及到供应链的企业,必然存在一个基础管理优化问题。以后还要建设crm,scm,b2b,b2c等。六是国家开始大力支持企业信息化。有了政府的支持,内外环境的促进,企业的自身需求。今天erp在中国的升温很正常,也很理性的。
今天的erp市场
记者:目前在市场上可以看到有许多
ERP软件供应商,国内国外不下几十家。中国的企业在引入
ERP系统时,不免有些茫然。您认为,现在的erp市场是怎样的状况?中国企业应用erp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张雪峰:从erp供应商市场来看可分为两端。低端是国内从传统
财务软件公司转型而来的erp提供商,像金蝶、用友等;另外,从做mprⅱ转来的公司,像开思、启明等也属于这一端。而
SAP、oracle等则从软件适应复杂性、灵活性以及技术架构等方面来看,则属于另一端。
从用户应用角度看,中国企业对先进管理思想、对
ERP软件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在逐渐成熟。erp不仅是一个软件,还是一个管理思想的固化。通过管理模式、体系的优化和固化,可以把企业管理提升。erp决不仅是一个公司电子化的问题。过去,中国企业的基础管理薄弱,企业机制的限制等等,erp推广不顺利。今天,成熟的市场化为erp的推广奠定了基础。随着管理观念的转变,企业家已经开始着重管理体制、流程的改革。一方面是管理,一方面是技术。至于商用管理软件的概念,欧美企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没有成熟的认识。中国也曾走过这条路。过去,有很多大型企业对it的投资,更多是从技术的角度。像软件开发的投资、基础软件的投资,数据库等。
如何选择erp产品
记者: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必然要面临到选择erp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您认为,中国的企业上
ERP系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避免哪些致命的陷阱?
张雪峰:从erp产品的发展历史看,起初是带有普遍性的,通用的。但是erp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入许多行业领域,为许多不同的企业服务。这就要求软件产品必须根据客户行业来细分。如石油天然气的库存管理与汽车、电脑完全不同。石油天然气是液态的,计量的标准是升,而且与密度、温度有关。并且,原油的采购还有期货的概念存在。erp管理软件必须支撑这些特点。不能仅实现局部最优化,必须解决企业全面信息化的问题。强调整体、集成的最优化。因此,一定要选择适应本行业的erp产品。企业信息化不能看局部,必须是一体解决方案,否则就会造成信息孤岛。
erp的实施方法论
记者:中国上
ERP系统的企业越来越多,在实际实施中碰到了许多问题和阻力,甚至有的企业内部矛盾可以说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有人说,erp系统的实施不像盖房子。盖房子只需建筑商按照图纸建,建成后用户入住就好了。而erp的本质是管理变革和创新,改变许多人已经习惯的工作模式是很难的。
SAP在帮助客户erp实施时是如何做的?
asap方法论概图
张雪峰:随着市场的成熟,企业会着力建设保持核心竞争力,会把自己不熟悉的it交给专业公司。中国的企业完全可以借鉴欧美企业的成功经验来发展,吸收行业的先进知识、特性及成功的管理经验而来。比如说,it部门的角色要转化,最重要的是与管理和经营业务结合,否则技术就是孤立的。“技术发烧友”仅对软件偏爱是不够的。erp的对象应该首先是企业的高中层管理者,必须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管理的提升等许多方面,不应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软件培训。
在erp实施过程中,sap有一个加速方法论(acceleratedsap,asap)。通过业务流程、组织架构重组,把bpr与erp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满足个性化,考虑水土问题。sap的产品是柔性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设置参数配置来实现不同业务流程;另一方面是模块化。从管理角度来看,企业管理是有共性的,流程本身也有相似的部分。比如采购申请审批过程,收发货的过程,财务确认的过程。
当然,管理模式与业务架构转变比较大的企业在实施erp时难度较大。sap的经验是:一方面加强沟通、交流。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优化过程。一开始不下“猛药”,但一定要坚持持续的优化。随着环境与人的观念变化而循序渐进,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优化过程。例如,今年sap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一大任务,就是确保中石化erp的4个试点项目成功,确保系统支持中石化的核心业务流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SAP观点:中国ERP进行时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23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