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以知识运用、网络平台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制造业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向未来基于知识的竞争的新特点,制造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模式才能够谋取可持续发展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也是支撑企业战略目标达至的关键问题。因为人们发现:组织结构一直是困扰企业领导们的难题,无论是按职能部门或战略经营单位划分的,或是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型都曾独领风骚,却又悄然隐退。企业发现它们需要经常调整组织结构,似乎没有一种组织结构能够长时间有效运作[1]。
组织状态演变的一般模式[1]
图1 组织状态演变图
简单地来说,组织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流程高效的强健型组织;另一种是机构臃肿、人员冗余、流程低效的肥胖型组织。组织所处的环境也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有利环境和不利环境。两种环境的对比如表1所示。
表1“有利环境”和“不利环境”的对比
组织的类型与组织所处的环境两两组合,可以得到一个组织可能处于的四种状态。就图1来说,不管是强健或肥胖的组织、也不论其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利,组织状态的演变一般遵循如下的规律:
转变1 强健的组织处于有利的环境下,会表现出强劲的状态。增长的客户加速组织的成长,越来越多的的优秀人才使组织能力提高,投资者的关注使组织的资金充沛。然而,成功也有潜藏的危机,如员工加薪的幅度超过了公司的生产力、员工要求更多的人力支援、办公室日渐奢侈,这种浪费的文化将使组织愈来愈难以维持。此外,有利的环境也为轻松的工作提供了合理的理由,使得组织的进步日趋缓慢,这样的强健组织就会陷于安逸的状态。安逸的组织状态正是肥胖组织的缩影。肥胖组织的业绩亮丽、员工士气高昂。然而,当肥胖组织尝到成功的甜头后,就会将关心的焦点渐渐转到组织内部,紧跟着创造复杂的行政程序与作业系统,来支持组织内既存的流程与系统,终于渐渐听不到客户的声音。
转变2 有利环境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陷入安逸状态的肥胖组织很难维持先前的市场优势与成功。于是过去的老客户开始寻求价格较低、质量较好、更尊重客户的合作伙伴;而同时肥胖组织还在固守早已过时的经营策略。此时,安逸组织开始摇摇欲坠,终于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尝到发胖的苦果。
转变3 摇摇欲坠的组织面临两个选择:不是生存就是死亡。为了要继续生存下去,摇摇欲坠的组织必须彻底改变其原有的工作习惯、文化、员工的态度与行为。经过这段痛苦的转型过程后,摇摇欲坠的组织就会变得斗志高昂,在不利的环境下保持强健的状态。
转变4 斗志高昂的组织经过市场锤炼,总结出了最好的管理策略以及合适的组织结构。它在不利的市场环境可以淘汰某些竞争者继续成长,而有些竞争者却逐渐消失。此时,斗志高昂的组织只要继续努力,就能在有所改善的环境中转变为强健。
这样,组织又回归强健状态。在转变过程中,肯定会有一大部分的组织中途出局,归于消亡,从而无法回到强健状态。即使转变为强健的组织后,仍然存在一个问题:这个发胖的过程是否会再重新循环一次呢?
组织状态演变的结构根源
分析上述的组织状态演变的过程,可以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组织自身的行为模式的缺陷,借用彼得.圣吉的语言来说,就是缺乏“系统思考”能力[2,3]。彼得.圣吉指出,以系统观点来对系统行为作出解释和判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
图2 行为解释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称为“事件层次”。此时系统关注的仅仅是事件本身,并不深入研究时间背后的原因,因而对事件采取的对策是反应式的,局限于事件本身。
第二层次是指“行为变化形态层次”。该层次会根据行为的变化形态探索与研究事件的趋势,能做一定的预期评判,打破了短期反应的局限,在一段时间内能顺应变动中的趋势,但未能把握行为变化的结构本质。
第三层次是“系统结构层次”。该层次能系统地回答很多行为的变化形态是由更深层的结构原因所引起的,能准确地理清结构可以支配行为的本质。在这里,系统结构指的不是论证上的逻辑结构,也不是指那些组织平面图所显示的结构,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行为的一些关键性的相互关系。
组织之所以出现上述的演变现象,关键在于组织本身没有从“系统结构层次”来思考问题,缺乏系统思考能力,基本上是一种面向环境的事件层次的“就事论事”行为。我们需要取开复杂事件的迷雾,透视复杂事件背后的简单结构。
我们以“组织质量”作为组织状态的抽象代表,它或强健或肥胖。一个具有良好“组织质量”的组织,在有利环境下,自感竞争压力降低,从而降低了对组织质量标准的要求,最终导致组织质量的下降,形成图3上部的组织质量减弱的循环回路;而组织在不利环境下,会感觉到竞争的压力,自然而然要求改善组织质量,从而提高了质量标准,形成了图3下部的组织质量增强的循环回路。通过对组织状态演变的“系统结构层次”的分析,组织状态演变的根源在于组织行为结构模式本身具有不合理性,即组织将外界环境的变化作为组织或变肥或变壮的根本原因,而没有从组织内部思考问题,倾向于“归罪于外”。
图3 组织状态演变的结构原因
为避免组织陷入“强健—肥胖—强健”的死循环状态,我们需要重塑组织行为结构模式,以内因作为事物变化的根本依据、外部作为事物变化的条件,我们建立如图所示的着眼于组织质量持续改进的行为结构图,如图4所示。在图中,我们加入了组织愿景,它是通过引入竞争同行的组织质量标准、顾客所期望的组织服务质量标准以及自身的远景规划所共同形成的。组织愿景的引入形成了组织质量差距2,从而产生一个提高企业组织质量标准的压力,它使企业降低组织质量标准的行为无法启动,就形成了另一个调节回路来制约企业的组织质量标准。同时,由于组织愿景是一个随企业组织质量现状不断改善而不断提高的标准,它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企业走上组织质量的持续改善之路。

图4组织质量持续改善的系统结构
制造企业的组织重塑
以上通过建立新的组织系统结构意图使组织能够走出“强健—肥胖—强健”的循环怪圈,从而走上一条组织可持续发展之路。该组织系统结构的实质就是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通过不间断的“终身学习”而始终保持活力。毕竟,这只是对组织学习机制的一种抽象表达,面向未来竞争,制造企业具体应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形态仍然是需要始终关注的问题,同时这种结构形态也直接关联着企业的学习机制,只有一个结构良性的组织形态才会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使组织不仅仅是“制造”企业,还是“学习”教室。
在未来基于知识的竞争社会,制造企业组织质量将直接体现在“过程”性、“时间”性以及“关系”性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过程”性上的扁平化以实现企业减肥,“时间”性上的实时网络化以增强企业活力以及“关系”性上的“无界限”以提高企业全面服务质量。而“知识”则是企业实现组织“过程”、“时间”以及“关系”质量指标持续改进的推动器。下面我们具体阐述:
组织的“过程”质量 从“过程”性来考察组织,就直接反应为组织的纵向结构被逐渐压扁,从直线制组织结构到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再到更加扁平化矩阵制结构,以及网络化的以人为中心的结构。这种发展过程如图5所示,它是组织的“过程”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图5 组织“过程”质量的改善过程
组织的“时间”质量 从“时间”性来考察组织,主要表现为组织决策方式的变化,存在三种基本决策方法,如图6所示,即独立的分散式决策、集中式决策和连接的分散式决策。独立的分散式决策由于通信需求的限制,无法充分感知外界的变化,难以实现实时响应;而集中式决策由于考虑了多方面的信息,相对于独立的分散式决策能够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但是是以牺牲决策的灵活性和实时性为代价的;连接的分散式决策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广泛运用而得以实现,为在更高程度实现“时间”战略,提高组织的“时间”质量创造了条件。

图6 组织“时间”质量的改善过程
组织的“关系”质量 从“关系”性来考察组织,就表现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障碍的消除,最终实现无障碍、无界限。如果将制造企业比喻为一间房子,无界限就是要打破三维障碍[4]:
水平界限——墙将房子水平隔开,在制造企业中,它指的是职能之间、部门之间、产品线之间或地理位置之间的界限。应该将墙打倒,市场营销应该与产品、产品应该与设计结成紧密的关系在一起工作。
垂直界限——天花板和地板将房子垂直地分开。在制造企业中,就表现为等级的分隔阻碍了开放的交流,应该打通天花板,实现和谐的上下关系。
外部界限——外部的围墙将房子和邻居分割开。在制造企业中,在网络的帮助下,需要与顾客、供应商、零售商、合作伙伴等其他人结成密切联系、充分交流,这就需要拆除围墙。
基于以上从“过程”、“时间”、“关系”几方面的描述,制造企业在组织形态上应具有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决策分散化、实时化,多维关系紧密化、开放化等特点,再考虑到竞争的“知识”特征,归纳来说,制造企业在结构形式上应表现为一种“生态型”组织,而在组织行为机制应充分突出“终身学习”的特征。而当前的大多数组织结构都不具备这样的特征,商务伦理学者雷蒙德.麦尔斯(Raymond E.Miles)认为,当前的现代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是“从原材料到零部件的生产,到生产车间的装配,到分销渠道最终的出售…以及企业与其上游和下游公司间的其他所有商务联系——整个产业价值链向前和向后不断的整合。[5]”可以表示为图7所示形式。

图7 现代组织结构形式

图8 生态型组织结构形式
但实际上现代和未来的商务世界要比图7所示的扁平的二维逻辑复杂的多,是三维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不再仅仅是垂直或水平的关系,而是全方位、全天候的联系,是一种价值网结构,图8所示的生态型组织结构正反应了这种商务特征。在生态型组织中,大到整个企业、小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个体都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具有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具有三维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没有固定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也没有恒定的价值链或供应链,输入输出是在世界范围内动态展开的。同时,就象人类身体复杂的神经和循环系统可以联系各部分细胞组织一样,生态型组织的互联结构为在组织不同的细胞之间传输“血液”——信息提供了基础。而另一方面,生态型组织的学习机制作为造氧机、净化器为细胞以及整个组织的发育、成长提供了连续不断的养料,最终使企业走上茁壮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孔祥云, 组织状态演变图
[2]彼得.圣吉, 第5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3月
[3]张声雄主编, 《第五项修炼》导读, 上海三联书店, 2001年8月第1版
[4]Noel M、Tichy and Stratford Sherman, Control Your Own Destiny or Someone Else Will(Doubleday Currency: New York,1993)
[5]Vivek Ranadivé, 实时的魅力—成功企业对实现实时信息技术的反应和作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对于制造企业组织重塑的思考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2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