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与ERP的关系
ERP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在欧美风行,9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内被广泛接受。其实质是对在企业供应链、价值链及信息链上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使用。通过实施ERP,企业可以把过去相对独立的资源,如业务部门、营运流程、内部信息进行整合,加强协作,提高效率。从90年代起,全球500强几乎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ERP的实施,以期提高竞争力。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规模大和管理层次较高的企业,如联想、海尔、中化、长虹、康佳、华为、科龙、小天鹅、美的等在近几年内也大规模实施ERP。由于ERP全方位地整合了企业的内部资源,使这些企业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内部运作效率,从而更快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员工的管理意识和水平。
Internet将世界带到另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为全球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扩大商业机会和加强企业间协作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手段——电子商务平台。但是,以速度和准确性为前提的电子商务对企业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要求,即企业对市场反应的速度及企业与外部资源的协作能力。企业如果缺乏高效率的内部资源整合将无法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ERP在Internet时代的重要性尤显突出。
实施成功有标准
一些国际ERP供应商从90年代初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但都没有非常成功地把ERP的价值带给中国企业,个中原因包括对市场宣传的力度、大多数国内企业尚未在意识和管理上就绪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化不够。“本地化包含了软件翻译和本地化需求的开发、本地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本地化的市场培育。
SAP从1995年在中国设立分公司以来,就一直注重本地化的工作,具体体现于在北京建立50余人的翻译和开发队伍、在上海成立30人的热线服务和技术支持部门、在全中国建立了约60人的客户咨询及培训部,以及通过顾问学院为本地培训了将近400人的咨询合作伙伴。SAP非常重视客户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强调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这是SAP几年来在中国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1997年康佳集团开始实施SAP系统起,联想集团、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化集团、小天鹅集团等也分别成功实施了采用SAPR/3的ERP系统。这些中国典型企业ERP的成功实施证明了SAP系统客户化后完全可以适合本地的企业。
那么,衡量ERP实施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从ERP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关键的层面:
把企业所有的资源,即业务各个部分所涉及的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资源协调利用。如供应链中物料的移动实时地反映到财务和成本的监控上,而财务分析及时地指导供应链的运作。
通过整合使业务各环节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如市场预测和计划准确性的提高,使库存周转率降低。
第一个层面的标准是ERP实施成功最根本的表现。国外很多企业经过长期的管理变革历程,基本上建立了企业内各业务部门的有机整合。他们实施ERP系统的目的通常是应用ERP系统中所包涵的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实践,进一步提高企业内各业务环节的效率和企业管理控制的效率。对于我们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在较长时间内发展到如今庞大的规模,急需的是首先整合所有资源,以增强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避免快速发展中潜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如控制松散、财务漏洞、市场反应慢等。
单纯从ERP成功的标准看来,实施ERP绝不仅仅是实行一套信息系统,而是对企业现有业务进行详细评估、对企业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实施进一步优化组合,从而使其资源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得到协调使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ERP实施成功:本地化是关键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