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于已经加入国际市场竞争、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来说,ERP无疑是当前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理顺内部机制、增加盈利和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手段。然而,ERP实施难、水土不服等关于ERP的抱怨也经常见诸报端。一方面,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ERP软件,也需要适合具体情况的本地化的实施才能确保成功,近年来SAP、汉普、联想等企业在ERP的本地化实施上作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仍然抱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OUBLE-QUOTATION的想法,在引入和实施ERP过程中,往往是换汤不换药,这样的企业一旦实施ERP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
价值回归
在2000年前,全球电子商务新经济企业正处在鼎盛时期的时候,曾经有人指出,传统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不灵了,仿佛只要有了电子商务,企业就可以在一夜之间成功。然而,两年以后,那些以电子商务为旗帜的新经济企业却销声匿迹、无人问津了,相反,传统企业正在表现出持续、强劲的增长能力。与新经济企业的炒作概念不同的是,传统企业普遍将内部管理视为企业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并将ERP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世界范围内的ERP应用正在走出两年前的低谷,随着传统企业对ERP需求的复苏和增长,ERP的价值正在被人们重新评价和认识。
在我国,ERP的应用可谓方兴未艾。一方面,SAP等国外著名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仍然在产品技术、服务水平、市场占有率、实施成功率等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金蝶、用友等国内厂商也纷纷由财务软件转型到ERP领域,学习和模仿国外先进的ERP管理思想和经验。在国际、国内ERP厂商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企业正在逐步加深对ERP的重要性的认识,并积极了解和介入到信息化建设的大潮当中来,形成了ERP厂商与企业双赢的良好局面。
ERP为什么实施难?
一个成功的ERP项目,不仅需要有管理思想、优秀的ERP软件,还必须有适应本地化应用的实施队伍。在这方面,联想ERP项目为我国企业应用国外先进ERP系统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联想集团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几十人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的中国PC市场第一名,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创造了一个联想式的腾飞奇迹。在联想ERP实施初期,由于诸多原因,由SAP、德勤和联想三方共同组成的ERP项目组,在实施后不久就陷入了困境,并在一段时间里处于停滞状态。原因在于,老师在努力地教,学生却听不懂,联想集团ERP项目负责人王晓岩说。
如果不打破过去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PR),就不可能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和发展,ERP也就起不到良好的作用。是迁就和让步于学生的不良习惯?还是坚持正确的业务流程、保证实施效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争论之后,联想ERP项目组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贴近具体情况的本地化实施。SAP的R/3系统自从1996年推出以来,已经成功应用在世界500强中的大部分企业,这里面包括了与联想非常接近的IBM、HP、微软、Intel等IT企业,应该说,R/3是目前最优秀的ERP系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咨询公司的顾问讲不清、联想的员工搞不懂的困难。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后,接下来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联想集团高层迅速将各事业部的业务骨干抽调到ERP项目中来担当重任,直接参与和领导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再造,很快就理顺了关系。在历经一年多的艰难实施之后,联想ERP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仅在ERP上线的第一年里,就为联想节约了成本6亿元人民币,集团财务报表从过去的30天变为半天时间,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通过联想的ERP项目实施,许多国外ERP厂商开始意识到,有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好的产品,还不足以保证ERP在中国企业的顺利实施。正如SAP在全球的上千家咨询和实施合作伙伴一样,寻求本土咨询和实施的合作伙伴,是成功实施ERP项目的必要保证。
因此,实施难决不表明ERP产品本身不适用于中国企业,同样,简单易行也不并不代表企业的真正需求。一些ERP厂商为了迁就和取悦客户,不仅本身不具备国际上的先进的管理思想,更是极大地简化了ERP的实施过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表面上看,企业固然不必伤筋动骨、费尽周折了,然而实施效果却不免差强人意。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引入ERP系统都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意味着企业在五至十年的时间内,该ERP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系统,以后的任何升级和变化都将依赖这一系统,一个优秀的ERP系统需要具有长远的考虑和应变能力。而那些功能简单、价格便宜、实施起来相对容易的ERP软件,不仅不会为企业省下钱来,相反会增加以后的无谓开支甚至推倒重来。如果企业不能通过ERP学习到更先进的管理思想,就会在原有的管理水平上止步不前,至多是实现了过去人工操作的电算化而已,就完全背离了企业引入ERP的初衷。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趋于激化,企业指望舒舒服服地躺在原有的管理水平和模式下,是不可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只有努力学习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引进高水平的ERP系统和管理思想,才能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管理无国界
在面向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去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也是我国企业纷纷引入ISO9000、CMM等质量认证体系的原因之一。同样,在ERP的实施和应用上,我们也只有适应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与世界企业接轨,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增强竞争力,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无国界。
对于联想ERP项目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中医理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的企业要用中医来治疗,西医(指洋ERP)根本不能适应中国企业具体情况。这种说法无视联想ERP项目最终成功实施、并在当年就为联想集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事实,却把眼光盯在了炼狱般的实施过程上。头疼可能来自外感或者体虚,冶法则相对为汗法与补法,而西医则一律开出止痛药。(雁鸣《联想、洋ERP和中医》),按照这种说法,我们大可以回到几百年前,过着中医、中餐美好的时光了。
在联想成功实施ERP系统不久,联想与神州数码进行了分拆。正是在SAP R/3系统的帮助下,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集团成功实现业务拆分和剥离。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不是SAP R/3系统具有优秀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联想与神州数码的拆分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在成功的ERP基础上,联想继续引入了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管理软件,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原有的ERP系统都是整个信息化管理的平台。与中医理论对实施过程的耿耿于怀相比,倒是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的回答要精彩得多。在联想决定上ERP之初,非常硬性地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业务去推进。这时候整个公司就好像是个机器人,非常机械地完成各个部门的e化。而当联想所有的业务都完成这一过程,同时各部门都越来越顺利地协同开展工作,十倍、数十倍地提高效率时,信息化的好处开始凸现,联想突然间发现自己在信息化的这个平台上开始变得自由而协调。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管理无国界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2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