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前的困惑
中国的“入世”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讲更意味着“出世”。他们将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那么在“入世”前这段襁褓中的日子里,国内企业将何去何从?
企业信息化,对现有管理流程和模式加以改进并提升快速反应能力成了国内企业的当务之急。于是,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CRM(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信息化中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对ERP等软件的巨大需求,从事相关开发和推广的软件企业“奶水”充足,成长迅速。就在开思、Oracle、金蝶等多家公司在为ERP市场份额圈地的时候, 业界有人提出质疑——ERP符不符合中国国情?我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仍较低,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讲,甚至没有任何信息化的基础,贸然使用ERP这一高端系统,无异于小脚穿大鞋。于是业内有人提出了GPIM的概念,以期用这一手段将国内企业在信息化的路途中“扶上马送一程”。
“简单”的GPIM
GPIM(Group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即集群信息管理服务,是组织(GROUP,包括企业)对其成员的个人信息(PI)进行管理的跨平台(最重要是移动)解决方案。GPIM是一个网络版服务,它具有集群信息发布、集群信息共享、集群地址本查询、分级权限管理、企业电子名片、信息发布统计、企业内部BBS、日程安排、记事本等功能。如一个企业可以将员工按不同属性,如职级、部门、性别、特长、爱好等进行分组,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管理,如发通知、贺生日、举行活动、协同工作等。它使管理迅速而直接地到达每个人,沟通更精确,效率更高。
GPIM的操作工具也很简单,只要企业的一台电脑能上网就行了,而企业员工的接收信息和操作工具就是平时手上经常使用的手机。GPIM完美地做到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快捷性和广泛性;通过手机可实现信息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自由发送;可由电脑控制,做到定时、自动发送。
GPIM与ERP的区别在于,第一是两种服务在节省企业为加强企业管理而投入的设备和资金方面的差异, GPIM是网络版本,只要电脑能上网就行。现在一般的企业都实行上网计划,而且作为终端的手机也日趋普及,因此不需要再投入其它的设备和资金;而ERP是一个软件系统,因此必须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软件,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对于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资金较雄厚的企业来说,这一投入尚可,而对于大多数内忧外困的企业来讲,则只能“望e兴叹”了。第二是对于企业用户接受和使用这项服务而存在的技术性问题的差异。GPIM的操作界面非常个性化,简单易懂,不需要另外去教,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ERP则需要作一些必要的培训,并且就使用面来说,要运用GPIM服务,员工只要有手机就能用,而ERP则企业必须为个人配备有电脑才能操作。因此对于企业来说,GPIM的确是一项既能加强企业管理,又能节省资金的企业管理服务系统。
“快鱼吃慢鱼”
据业内人士估计到2003年,我国将有50%~70%的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因此,企业信息化管理工具——ERP、CRM及MRP软件在未来三五年将高速发展;而在此之前的这几年中,引导企业走上信息化管理之路的系统则成为企业的首选,这在目前来讲还是一个空白市场,潜力巨大。GPIM面对的目标市场不仅仅是信息化程度极高的现代化公司,而更多的是没有信息化基础的传统企业。许多行业和企业已有现存的个人信息数据库,不仅省去了录入的麻烦,而且丰富个人地址本里的内容,从而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行业和企业的应用能即时带来用户利益,从而形成收入,所以无论是使用GPIM系统的企业,还是开发商,谁主动,谁就把握了赢得未来的先机.
首先提出GPIM概念的是深圳华动科技有限公司(.any8.com)。这家公司在基于网络平台的个人信息管理——神通助理PIM的基础上提出了GPIM企业信息传递解决方案,旨在将所有企业通过移动网络平台,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互动,即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使企业在切入信息化的过程中达到热身的效果。在这方面,他们首先推出的是标准企业业务和交通管理业务。
IT界“快鱼吃慢鱼”的竞争法则是永不过时的定律,现在许多公司已闻风而动。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GPIM提供商,都将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有效地推进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GPIM会取代ERP吗?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23089.html